通过前两篇文章的介绍,不少人反馈,比他们线下参加的培训还要好深圳配资炒股,别人讲都是只要压制住,就可以去用,规则大多数都是模棱两可。
为什么清朝的清官最难当?当然是因为没钱。
清朝的官员们,只有一品大员的俸禄才能勉强过上好日子,就连二品官也得靠别人的接济才能活下去。当初曾国藩在京城当官时,他就是个二品官,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乾隆年间的清官也是一个样,当了几十年的一品大员,到头来告老还乡时还是一副穷酸模样。
这些官员返乡时难道不担心被老乡看不起吗?他们又是怎样解决的?
康熙五十四年,从山西考来了一个进士,他的名字叫做孙嘉淦。
孙嘉淦最开始被任命为庶吉士,但是由于他的嘴实在是“锋利”,康熙受不了他在自己身边乱说,因此没两天就把他送到了翰林院的检讨处,感觉那地方挺适合他。
后来康熙驾崩,雍正即位。雍正即位之后,大力整顿吏治,杀了不少人,因此落了个暴君的称号。
朝中官员们,都害怕自己引火烧身,所以都尽量躲着雍正,能少接触就少接触,因此,朝上的官员们很少有人上谏。
但是“朝上不可一日无君,朝下不可一日无谏臣”,如果一直没有人敢上谏,那么大清国的问题就很难被发现了。
其实朝中并不是真的没有谏臣,还有几个不怕死一直在上谏,孙嘉淦就是其中一个。
孙嘉淦不会别的,就喜欢说一些别人不爱听的。
当初他在康熙身边当庶吉士的时候,他就一直跟康熙说:“这几位皇子都对储君的位子虎视眈眈,您可要小心啊。”
康熙听完有些生气,心想我的儿子我看不出来?用你说啊?这事要是好解决,那不早解决了吗?
康熙受不了孙嘉淦的唠叨,所以很快便把孙嘉淦调走了。
到了雍正朝,他这个“毛病”还是没有改,依然喜欢挑别人不爱听的话说。
孙嘉淦给雍正进的第一份谏言,只说了三件事,但是这三件事是件件往雍正的心上扎啊。
这三件事分别是“对兄弟好点、别让老百姓捐税了、别往西北派兵了”。
这第二件事减少百姓的赋税,还算说得过去。但是这第一件和第三件,差点没把雍正气得老毛病犯了。
众所周知,雍正是经过九子夺嫡才登上了皇位,因此他对于自己的兄弟们,并没有什么好印象,毕竟他们之间已经是水火不容的关系了。
如今雍正成功登上大位,自然要想办法将这些兄弟们都控制起来,以防他们绝处逢生。
而孙嘉淦却让雍正好好对待几个兄弟,这不就是想让雍正退位吗?
然后还有第三条,停止对西北用兵。要知道,此时的年羹尧正在西北战场大战叛军,现在停止向西北派兵,不就是眼睁睁看着年羹尧他们死在西北吗?最后还得丢失大片国土。
虽然孙嘉淦说的都是肺腑之言,但这都是雍正不可能做到的事,而且还惹得雍正非常生气。
雍正查看孙嘉淦的谏言时,把奏折送到雍正面前的翰林院掌事还没走,他是孙嘉淦的顶头上司。
当雍正看完这三条建议后,当即就把翰林院掌事给骂了一顿。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孙嘉淦肯定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甚至还有可能把性命给丢了。
不过孙嘉淦非常幸运,此时雍正身边正好有一位心地善良的辅臣朱轼。
朱轼并不想让孙嘉淦这样一位谏臣消失,于是他委婉地说道:“这个孙嘉淦虽然狂妄自大,但是还挺有胆量的。”
雍正思考了一会,突然大笑着说:“我也很佩服这家伙的胆量。”雍正平息了怒火,孙嘉淦这一难就算是过去了。
之后雍正立即召见孙嘉淦,并且将他提拔为顺天府尹,兼国子监祭酒。
但是孙嘉淦才上任两天,家里便来了报丧的,孙嘉淦的父亲去世了。
孙嘉淦只好把好不容易得来的官职送了出去,自己则是回家为父亲守丧了。
孙嘉淦居丧三年还没有满的时候,便被叫回了朝廷。他被任命为工部侍郎,但是依然兼职顺天府尹以及国子监祭酒。
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雍正驾崩之后,乾隆很快便登基了。新皇登基之后,孙嘉淦像之前一样,先给新皇帝一套谏言。
这次孙嘉淦学聪明了,并没有给出针对性那么强的谏言,而是给乾隆讲述了皇帝的“三习一弊”。乾隆没有生气,反而是将孙嘉淦提拔了。
因为孙嘉淦的进言很有诚意,乾隆将他提拔为刑部尚书,他的职责变成了查案子。不得不说,孙嘉淦在办案这方面确实有点天赋在身上的。
曾经在河南郑州附近村子里,发生了一起疑案,朝廷派出了几任钦差大臣都没有解决。乾隆只好把刑部尚书孙嘉淦给派了出去,孙嘉淦很快便解决了此事。
后来李卫弹劾浙江的一名官员,乾隆又把孙嘉淦和讷亲派了出去,调查这位官员是不是真的做了贪污之事。
经过孙嘉淦的认真勘察,认定此人是真的贪污了,并且还拿到了证据。乾隆立即严惩此人。
孙嘉淦在刑部尚书的位子上屡次立功,乾隆非常赞赏他,后来又让他担任了直隶总督的职位。他当上治理总督之后,依然离不开断案。
为了了解之前的案子,孙嘉淦亲自去了大牢一趟,见一见大牢里的犯人们。他这一趟还真看出来了点东西。
清朝建立之初,顺治年间,当时的百姓们刚刚经历了天灾,又遇上了连年的征战,各地都闹起了饥荒,根本吃不饱饭。
那时清朝廷颁布了一条禁止私人酿酒的命令。因为酿酒的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的粮食,最后变成一滴滴没有用的酒。
而此时粮食非常短缺,因此朝廷为了不让人们浪费粮食酿酒,因就颁布了这一则法令。
当人们需要喝酒的时候,只能是去买官府统一酿造的酒。而从古至今,官府统一制造的东西,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又贵又难用。
这酒也是又贵又难喝,因此有许多人都在私下里偷偷酿酒喝。孙嘉淦在巡视大牢时,看见有很多人的牢门上都挂着一个“酒”字牌。
孙嘉淦便询问牢头,这个酒字是什么意思。牢头告诉孙嘉淦,这些人因私自酿酒和喝了私酒才被判罪的。
孙嘉淦经过调查之后发现,民间酿酒其实并不用粮食,而是使用一些谷糠、豆皮等,根本不会影响粮食的产量。
于是孙嘉淦向乾隆汇报了这件事,并且请求解除禁止民间酿酒的命令。经过朝中大臣的讨论后,同意了孙嘉淦的请求,解除了禁令,放出了那些犯人。
时间飞逝,孙嘉淦也在乾隆当了十几年的官了。这十几年里,孙嘉淦担任过直隶总督、湖广总督、宗人府府丞、左都御史等官职。
这一个个的官职都不小,但是因为孙嘉淦从来不贪污也不收贿赂,就靠自己那点俸禄养活一家人,所以他们家基本上存不下多少钱。
乾隆十二年,六十五岁的孙嘉淦告老还乡,乾隆同意了他的致仕请求。于是孙嘉淦开始跟妻子收拾起东西来。
这时候孙嘉淦的妻子问了他一句:“咱们就这么空手回兴县?”
孙嘉淦这才反应了过来,自己清廉一生,手里根本没攒下钱。
如果就这样回到老家,一身穷酸气,那还不得被人们笑话死。
于是,孙嘉淦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自家的仆人买回来十几个大木箱。他跟仆人们一起往这些大木箱里装砖头,然后对外说这都是金银财宝。
等到出发的那天,孙嘉淦带着这十几个木箱启程返乡,但是没想到的是,孙嘉淦一行人刚出京城就被拦住了。官兵把他们的车队带到了乾隆面前。
在今天早上,乾隆得到一个消息:那个平日里非常清廉的孙嘉淦,其实也收敛了非常多的私财,就在木箱里。
于是乾隆专门派出了京城的卫兵,在孙嘉淦的必经之路上拦住了他们,将他们带回了皇宫。孙嘉淦觉得自己很冤枉啊,带砖头回家又犯了什么法?
当孙嘉淦讲清事情经过后,乾隆是又感动又羞愧,自己居然怀疑了这样一位清官。
于是乾隆下令,从国库里拿出一箱金子,换下孙嘉淦的砖头。而且在他回家的路上,每个县的府库都要准备一箱子,换下孙嘉淦手里的砖头,也算是对孙嘉淦一生清廉的赏赐。
六年后,孙嘉淦去世,享年七十一岁,乾隆特赠谥号“文定”。
孙嘉淦在仕途上,以敢于直言进谏而出名,他在乾隆刚上位时上奏的那篇《三习一弊》,被称为清朝第一奏议。
在如此混乱的时代深圳配资炒股,他依旧能够保持本心,不被权力所腐蚀,果然是人人爱戴的好官!
乾隆雍正翰林院孙嘉淦康熙发布于:山东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Powered by 恒汇证券_股票杠杆配资_实盘股票配资公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