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过去一年,我国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夯实了基本盘。本报告回顾了2024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并对2025年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2024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及农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实质性步伐。
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势头。2024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累计103774.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5444.7亿元,林业总产值4473.7亿元,牧业总产值26601.7亿元,渔业总产值10810.5亿元,除牧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的26818.6亿元稍降外,农、林、渔业总产值均实现不同幅度增长。
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粮食生产基本盘稳固有力。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夏粮丰收为全年赢得主动,较2023年增加74.8亿斤,增幅创近9年历史新高。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产量达10568.7亿斤,比上年增长1.4%。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成效凸显,全国粮食亩产比上年增长1.3%,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80%。
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有力稳定种粮农民预期收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2024年大豆播种面积1.55亿亩,总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态势不变,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24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16740元,较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3%。其中,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体,为7750元,占比46.3%;经营净收入4843元,占比28.9%;转移净收入3708元,占比22.2%;财产净收入439元,占比2.6%。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与2020年同期相比,2024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之比由2.67降至2.46。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农村经济活力加快释放。2024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1383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累计4381元,占比31.7%,农村居民在衣着、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消费额度均有小幅上涨,消费品类呈现多样化趋势。
农产品贸易逆差显著缩小
农产品价格偏弱运行,肉类价格有涨有跌。2024年前三季度,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分别为96.1、97.1、102.4,连续5个季度同比下降后出现上涨。总体来看,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2%,其中农业产品、饲养动物及产品、渔业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2%、1.6%、2.4%,林业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3.4%。2024年,农产品集贸市场牛肉和羊肉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与上年相比降幅明显。猪肉价格前涨后落,多月份价格超过上年同期水平。
国际大宗农产品供需整体宽松。2024年上半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明显,8月后超过上年同期水平,全年仍比上年平均值低2.1%。2024年谷物和糖类价格指数与上年相比大幅下降,降幅均超13%,肉类价格指数较2023年上升2.7%。
自201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首次出现下降,进口额降幅明显,贸易逆差明显缩小。2024年1月至11月,农产品进出口金额2894.6亿美元,同比减少4.3%。其中,出口金额924.7亿美元,同比增长3.3%;进口金额1969.9亿美元,同比减少7.4%。贸易逆差1045.2亿美元,同比减少15.2%。粮食累计进口超1.47亿吨,同比增长3.1%。大豆累计进口9709万吨,同比增长9.4%,进口金额490.6亿美元,同比下降8.5%。玉米进口量此前连续高位徘徊,2024年呈现回落态势。2024年1月至11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332万吨,同比下降39.9%。其他饲料粮进口量显著增长,进口高粱829万吨,同比增长70.3%;进口大麦1347万吨,同比增长39.3%。
农业现代化水平全方位提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良好,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近400万个,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214万家,联合社1.5万家。不断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截至2024年6月底,累计培训3.9万人次,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带动农户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12月,全国共有782个农产品拟纳入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大力推进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重点培育粮油、果品、蔬菜、畜禽、水产、中药材等32个品类的区域公用品牌,共有82个农业品牌纳入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累计有226个。
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持续实施国家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相继出台《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支持建设一批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深入开展国产化智慧农业技术的中试熟化、推广应用,2024年新增建设项目19个,累计支持建设项目116个。力争到2030年,智慧农业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35%左右。
乡村产业发展提速
农业产业链条与多元功能不断延伸拓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2024年,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升级,产业领域不断拓宽,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333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截至2024年底,累计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158个,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逾390个。累计培育全国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万多家,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龙头企业队伍,服务带动效应持续增强。
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2024年1月至6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8.7万亿元,同比增长1.1%,预计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年营收超18万亿元。就利润而言,2024年1月至11月,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0.5%、5.1%、9.3%。
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建设持续加快,有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2024年快递进村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累计建成33.78万个“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有效解决了农村寄递“最后一公里”难题。各大物流企业积极布局乡村物流网络。2024年前三季度,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3%,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强劲势头,同比增长18.3%。
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十四五”时期以来,全国新增完成行政村环境整治6.7万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5%以上。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在90%以上。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2024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65%农村人口,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不断缩小。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看病、报销更加方便。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国78.4%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10个省份实现全部村卫生室动态纳入医保定点管理,90%以上的县实现县级医院人员派驻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22.48亿人次,同比增加15.5%,接待总收入1.32万亿元,同比增加9.8%,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稳步向好。目前,我国已推出13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98个重点镇。2024年7个乡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5个,位列世界第一。
持续健全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2024年9月底,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25个省,超六成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当年新识别的48万人得到针对性帮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目前,全国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优势突出、带贫益贫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特色主导产业。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是关键举措。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3307.9万人,比年度目标任务超出288.8万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671.8万人,比2023年同期多20.8万人。
2025年将呈稳定增长态势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课题组根据2013年至2023年国内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工就业情况、各产业部门的就业工资等形成投入产出相关数据,结合近10年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及国际发展形势,预测2025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如下。
农业附加值增长速度为5.8%,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农业附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左右;以主要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业如谷物磨制品、饲料加工品、植物油加工品的加工能力增强,其附加值增长速度为7.9%,同比增长速度高于2024年;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为0.54个百分点。农产品、农业加工品生产价格将同比上涨0.96%和2.7%。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同比增长7.61%,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65%、8.4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52%。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支出分别同比增长5.84%和9.07%。
农产品贸易额将有所增长,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4.89%。农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4.39%。农产品贸易逆差也将增加,同比增长3.94%。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和畜产品等依然是我国进口的重要农产品,预计这些产品进口额占比仍超过60%,食用油籽和食用油的进口量可能增加,而进口额可能同比下降。
推动农业农村加速发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外部环境的多变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剧,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对政策设计和实施提出更高要求。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多措并举稳产保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城乡融合获得实质性进展。
稳面积提单产,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化科技推广技术提高单产,以县为单位整建制推进,通过推广良种、改良农艺、升级农机装备等措施,保障粮食作物大面积增产。加快实现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的深度融合和集成应用,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持续加大中央财政对主产区的纵向利益补偿,尽快落实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全力推进耕地保护各项改革措施,完善对耕地保护全链条考核细则,压实各级耕地保护责任。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占优补优”,建立和完善省域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管理与质量稳定监督管理。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以减少风蚀水蚀、改善土壤肥力,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
拓展农产品进口渠道,掌握粮食贸易主动权。积极推动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维护与贸易伙伴的稳定合作关系,深化南南合作,深入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粮食贸易伙伴的合作。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与具有粮食增产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生产合作。进一步拓展我国粮食供应渠道,积极寻找和培育与现有粮源地具有季节互补性的国家和地区作为新的粮食进口方,推动粮食进口季节多样化。
稳定主要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收益。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完善小麦、稻谷等作物的最低收购价格制度,保障种粮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预期收益。不断优化粮油储备结构,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同时,发挥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作用。继续完善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体系,掌握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及时发布监测数据。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拓展电商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新型销售渠道,提升品牌传播效果。加速推进农村地区宽带网络、5G基站、物联网节点等设施建设,为智慧农业技术落地提供网络支持。推动智能农机普及,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的智能化农机设备,降低设备应用成本,增强设备适用性。
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强化研发创新对产业融合的引领作用。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水平,推动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围绕全产业链开展创新实践,拓展农产品功能价值,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充分重视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推动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充分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动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等行动,补齐交通道路、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短板,在农村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发力,进一步缩小公共服务水平的城乡差距。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乡村振兴不断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动态返贫监测,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帮扶。完善动态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对监测对象的追踪,紧盯因病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强化对重点人群的追踪,及时精准帮扶,从根本上阻断贫困发生的风险。通过产业发展吸纳低收入群体就业、以工代赈促进就业等方式,激发易返贫群体的内生发展动力。
稳定农民增收预期,提振农村消费。挖掘农村消费增长潜力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关键在于确保农民增收渠道畅通,稳定农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要通过促进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盘活闲置农村资源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财产性收入等方式,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消费提质扩容。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 执笔:吕之望、马铃、贾伟、蔡海龙、李军、肖鹏、辛贤)股票如何用杠杆
Powered by 恒汇证券_股票杠杆配资_实盘股票配资公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